close
【時報-台北電】華碩 (2357) 減資並降低和碩持股,原本被外資法人認可是正確方向,但昨(11)日細節出爐,卻是「將和碩持股轉由華碩原股東持有」,隨即引發外資法人一陣痛批質疑,最大利空在於華碩股東必須承受持有和碩期間的不確定性風險。

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表示,此項消息勢必會衝擊下週一(14日)華碩股價表現,以華碩目前本益比約為14倍來看,短線可能得先回檔到11至12倍左右,長期投資價值將會大打些折扣。

美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,華碩的財務操作邏輯,說穿了就是「降低股本過大的和碩持股已迫在眉梢,但在不想賣給鴻海、卻又找不到人接手的情況下,只好找華碩股東來接。」足見華碩在處理和碩持股時,心中的不安與焦躁。

降低和碩持股向來是國際機構投資人對華碩的「最高期許」,只是華碩選擇用這樣的方式,大出外資法人意料之外,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指出,關鍵就在於華碩股東在拿到不能交易的42%和碩股票後,想賣又賣不掉,必須承受持有期間的不確定性風險。

港商匯豐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萬里表示,這就是投資人對「是否具吸引力」股票的真實反應,和碩股本大到很難有公司吃得下來,本身又面臨與華碩間的曖昧關係。

張博淇表示,以目前華碩約14倍本益比來看,包含了對10倍和碩與16至18倍品牌的預期,誰知道到了明 (2010) 年7月是否還值這個水準?先跑的一定是持股約1年的國際機構投資人。

不過,倒不是所有外資法人的看法都傾向負面,花旗環球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戎宜蘋就認為,華碩這次捨棄人為操作較有爭議的換股,改用淨值去做切割,完全不會動到損益表,除非未來華碩與和碩淨值低於目前水準,否則對華碩股東而言,其實多了些不同的選擇。(新聞來源:工商時報─張志榮/台北報導)

[上將解析]
今天早上看報紙才注意到這個消息,
上將對於這則新聞的解讀是短空長多!!!
至於這個短空會空到多深,上將試算過45元是比較合理的股價,
這個基礎是假設分割後華碩EPS15元,和碩EPS3元的情況下!!!
但是如果加計明年必須停止交易一個月以及和碩的不確定性,
可能必須要三開頭才會真的具備吸引力!!!
不過這樣分割後,無論是對品牌還是代工都算是好事,
而且華碩股本屆時只剩六十幾億,相對宏碁的二百多億,
只要維持目前的營收,股價空間大有可為!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rgenera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